2020-04-17

胡必亮及专家:疾驰入春 中欧班列探路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欧班列跑出一条引人注目的“加速曲线”,正在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全面复苏的积极信号。


我院院长胡必亮教授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中欧班列恢复常态化运营对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具有明显支撑作用,能够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链合作、经济互通提供重要保障,因此,要更为有序引导和规划中欧班列运营,在抗疫合作、产能联结、市场互通、城市交往等方面大有可为。



势起



翻看中欧班列“一季报”,浓浓春意扑面而来。


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1941列、发送1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18%,综合重箱率达98.1%。3月份,中欧班列共开行809列、7.3万标箱,创单月开行列数和发送箱数历史纪录,同比分别增长30%、36%,综合重箱率98.9%。


忙碌的场站,堆积的货物,穿梭的列车……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欧班列跑出一条引人注目的“加速曲线”,正在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全面复苏的积极信号。


强势飘红,开行数发送量双增长


4月8日,满载50集装箱太阳能板的75019次列车从西安新筑车站驶出,一路向西,驶往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程约12000公里,这是首次开行西安—巴塞罗那中欧班列。截至4月7日,今年共计开行中欧班列(西安)736列,同比增长144%。其中,3月30日,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达13列,创单日开行历史新高。


同一天,一列满载通讯配件、热水器、服装等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满洲里站,前往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地,这是开年以来,经满洲里站出境的第375列中欧班列。今年一季度,经满洲里站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达591列、52947标箱,同比增加44列、3676标箱。


目前,西安、重庆、成都、郑州、义乌、苏州等主要班列开行城市均已恢复去程运输,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货物发送量稳步增长,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黄金通道”。


“一季度中欧班列多条线路出现逆势增长,是我国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经济生产秩序逐步平稳恢复的重要体现,这也表明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作用仍在延续,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有效提振了外贸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逆势增长的中欧班列,一方面确保了外贸货运进出口通道畅通,另一方面也为沿途各地外资企业生产原料和防疫物资的科学调配提供了运输保障。


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提升中欧班列等货运通道能力,推动改善货物接驳等条件,全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源,支持稳定国际供应链和复工复产。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胡必亮认为,中欧班列恢复常态化运营对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具有明显支撑作用,能够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链合作、经济互通提供重要保障,因此,要更为有序引导和规划中欧班列运营,在抗疫合作、产能联结、市场互通、城市交往等方面大有可为。


作为重要战略支撑点,中欧班列真正的意义,不仅在班列本身,更在于其影响力、带动力等综合效应。胡必亮告诉记者,搭乘中欧班列可在更大的空间内集聚资源,有效利用中欧班列通道优势带来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促进当地产业升级、贸易转型和城市发展。


融合发展,单打独斗转向合作共享


强势飘红之外,另一大利好消息则是,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作为向西开放重要陆路运输的中欧班列,开启了融合发展的新进程。


3月27日,在汽笛轰鸣声中,满载着电子配件、机械制品等货物的两列中欧班列分别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驶向数千公里外的欧洲大陆,标志着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000列。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两列中欧班列有了新的名称——中欧班列(成渝),这也意味着成渝两地的铁路港口岸合作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成渝两地日前签署了《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通道口岸互联、产业招商互补、开放创新共享、机制协同互促等4个领域、20个层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提高以两港为轴心的内联外通水平,服务区域产业错位发展、有序竞争和相互融合。


至此,单打独斗转向合作共享。“为充分发挥双方在中欧班列中的带头作用,共享市场及政策信息,共同提升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水平,合作是必然选择。”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管委会主任郑泉峰如此说道。


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书权看来,对内,将具备更强大的吸引力,货源组织能力、通关效率、在途时效都将随之获得跃升;对外,将具备更强大的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班列持续提质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极大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对外开放水平。


胡必亮指出,中欧班列运营更长远的意义之一就在于,通过经贸往来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全面挖掘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实现全方位开放发展。


成渝携手,借助通道运输,推动产业走向价值链高端,为中欧班列融合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加速转型,高质量发展足音渐近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蔓延依然严峻,为我国经济增添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对我国防疫物资需求外,其他外贸产品会受到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一风险需要特别注意。


如何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继续保持中欧班列的双增长态势?


“深挖市场,争揽货源,升级合作。”胡必亮给出的答案是,在发挥中欧班列对经济和抗疫双重支撑作用的同时,借助市场力量对中欧班列进行调整和改革,不断优化中欧班列线路与运营模式,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加速推动中欧班列由高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迈进。


4月3日,商务部印发《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作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中欧班列自身优势与当前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相结合,将当前应对疫情临时性举措和长远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欧班列(苏州)已开始进行探索,比如,高效调配优质资源,全力扩大苏州本地货源比例,帮助本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全面优化运输路线,谋划开行东南亚(苏州—越南)班列;深入挖掘回程货源,努力实现双向均衡运输,将通过高质量运营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和中欧班列,为苏州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供更加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


“谁拥有更多的货源,谁就有可能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胡必亮认为,推动中欧班列向高质量发展,要从单一的通道经济向带动综合产业布局与产业链的延伸方面扩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记者:王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