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暨“一带一路”学院成立大会成功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司法部党组成员甘藏春、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曾晓安、商务部综合司巡视员宋立洪、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副局长管萍等出席大会并致辞。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共同主持会议。
会上,受聘为新兴市场研究院特聘教授的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前政要和国际知名智库机构的代表,发来祝贺视频和贺信。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按照“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的总体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程建平还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决定成立“一带一路”学院,旨在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事业中,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的独特贡献。
司法部党组成员甘藏春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北京师范大学在“一带一路”研究和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从研究机构发展到到一个学院,绝不仅是名称的变化,“一带一路”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需要多个不同学科之间紧密合作。甘藏春部长还根据自己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实地考察经验,对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独到见解,并表示希望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成立之后,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不仅要培养出一批对中国友好的人才,也要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队伍和思想支持。
商务部综合司巡视员宋立洪说,新成立的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应该扮演好四个角色:一是做“一带一路”理念的传播者,全面、准确地宣扬“一带一路”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及其核心内涵;二是做“一带一路”决策的支持者,为“一带一路”实践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做国际智库的沟通者,正确引导国际舆论;四是做“一带一路”人才的输出者和培养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和本地化。
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曾晓安认为,北师大成立“一带一路”学院,是主动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一带一路”学院要广聚英才,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要为如何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如何防范化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解决好资金融通等关键问题上为国家出谋划策,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副局长管萍表示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的成立为“一带一路”研究设立了一个高质量平台。北师大高度重视“一带一路”,不仅培养了一支专注于“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的队伍,还聘请了很多重量级的国际高端人士,这为弘扬“丝路精神”,传递“一带一路”正能量起到重要作用。
新兴市场研究院特聘教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莫言发表主旨演讲。
林毅夫教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阐释“一带一路”的意义。他指出,过去三、四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稳定快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原则,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去推进。林毅夫教授还结合其新结构经济学研究及其在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历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国内背景进行了深刻分析。
莫言教授的主旨演讲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学艺术相结合,从两部舞台剧的观赏经历阐述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他指出,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理解不尽相同,在政治家看来是政治合作之路,在经济学家看来是经济贸易之路,对文学艺术工作者来讲,丝绸之路就是文化交融之路、艺术交融之路,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创造过的辉煌历史,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艺术创作者们不仅应该用艺术来关照历史、回忆历史,更应该把眼光放到现在,要了解和讲述新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新故事。
胡必亮教授以“五通”为基础,提出三方面未来学院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促进的具体工作:一类是以政府为主的,以政策沟通,安全保障、投资环境、金融制度等方面为核心的广义的政策沟通方面的工作;另一类是经济方面的工作,涉及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领域;最后一类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相互信任为核心的民心相通方面的工作,涵盖如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旅游、民间交流等丰富领域。
来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拉合作基金、华晟基金等政界、学界、企事业单位的20多名嘉宾和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了交流研讨,并对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