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

《新华网》:31国青年政府官员“探秘”中国嘉兴

近日,赞比亚共和国的人力资源主管Phiri Kamposa,在中国嘉兴度过了难忘的35岁生日。他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宾至如归,收到了不同语言送出的共同祝福。

  2018年9月,来自31个发展中国家的53名青年政府官员,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该项目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援助发展中国家学历学位教育计划。5月6日—10日是课程设计中的“实践调研”环节,这些青年来到了中国东部城市嘉兴。

  他们感到,嘉兴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有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这里有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印记。

  “这是一场精彩的调研之旅。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们正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我们都看好中国,希望在中国找到未来如何更好发展的启示。”Kamposa说。

  来自格林纳达政府教育部的Shonelle Nadia,在调研中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带给中国的活力。“我们参观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看到了中国政府在这一区域的重要布局。8日晚宴时,一位当地官员说,嘉兴50%以上的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这对于一个中小型城市而言,太了不起了。”

  来自南苏丹共和国国防部的Akuei,此次硕士论文的主题是循环经济,因此他对中国在推进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特别感兴趣。“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来提升竞争力。”Akuei认为,中国在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等方面的努力都令人钦佩。

  据悉,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已持续举办5届,累计培训发展中国家青年政府官员近200人。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转型与发展的实际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说,他们试图通过课程体系来阐释那些全世界都感兴趣的“中国模式”问题。比如,中国为什么能在20多年间保持稳定而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的政治体制与高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和政府决策如何在不同层面得到有效落实等。

  “很多学员会有这样的疑问,中国的发展对他自己和他们的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能带来什么样的机会?我们不是要强行灌输某种价值观或成功论,而是让学员们知道,在西方的发展模式之外还有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那就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希望通过一年的培训学习,能激发学员们的自主思考,衍生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智慧,找到真正适合他们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胡必亮说。(完)


文章来源:新华网

记者:俞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