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包容推进全球化转型
—— 访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世瞩目,成果丰硕。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1500名代表聚首北京,共议和平与发展;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能赢得如此广泛的反响?高峰论坛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前景如何?就此,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在高峰论坛闭幕之后第二天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
胡必亮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解决国际政治经济困境的“中国方案”,致力于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具有广阔前景,是全球化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
开放包容推进全球化转型
“我今天上午还在‘一带一路’研究院工作例会上说,我们遇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在‘一带一路’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一带一路’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世纪内最大的一件事情。”刚参加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胡必亮难掩兴奋之情。
胡必亮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各国都采取了许多刺激措施,但世界经济增长复苏缓慢,许多国家的失业率和通胀率在高位徘徊,汇率动荡。因此,寻找并启动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加快科技创新,就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要任务。
绵延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这不仅唤醒了世界对古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记忆和共鸣,更展示了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吸引力和五千年文明的魅力。”胡必亮说。
“习主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范围完全是开放的,任何国家都可以参与进来。‘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各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这体现出‘一带一路’是全开放的,不局限于沿线国家,呼应了很多国家的意愿。”胡必亮说,与会的非洲、拉丁美洲等嘉宾听了感到非常高兴。他们觉得“一带一路”值得参与,将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参与。
胡必亮说,全球化发展到今天,需要找到一个既有力也有效的“抓手”来推进全球化转型发展。从目前来看,最好的“抓手”就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全球化成功转型。
为什么“一带一路”可以实现全球化成功转型呢?胡必亮解释说,“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目标、原则、做法等都是与全球化成功转型的基本方向高度契合的。
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的基本理念就是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是一个开放系统,不设定范围,没有任何歧视,只要愿意,谁都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其中。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尽快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这与全球化转型发展所应体现的包容和普惠发展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这是可以供全球化转型发展参考的。因为目前的全球化发展是没有体现出这一原则要求的,虽有一些合力推进全球化的表现,但一是不充分,二是碎片化。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内容的基本精神与全球化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所体现的就是全球联通的基本精神,这也正好是全球化的本质特点所在。
开创合作共赢新模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各国只有对接彼此政策、形成行动合力,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胡必亮说,平等、合作、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各方谋求合作共识的重要条件。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主席把理念讲得很到位,他分两个方面阐释。第一,‘我们做这个是为了什么’,我们要寻求利益的共同点和最大公约数,实现互利共赢。第二,‘我们不做什么’,他连续用了几个‘不’: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胡必亮表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正是这种合作共赢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胡必亮认为,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让各国政策沟通更有力、设施联通更高效、贸易更畅通、资金更融通、民心更相通,必将催生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胡必亮说,“这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指明方向。”
胡必亮指出,这“五路”目标不是孤立的,有很强的逻辑联系,主要目标是保持繁荣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了做到这一点,开放和创新是两个重要的基础。但仅提经济是不够的,所以还必须要有文明建设,这样就能够对世界和平和繁荣起到稳定和促进作用。
“这次论坛的成果可以说是顶天立地”,不仅有顶层设计,而且还有很多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推进措施。
论坛期间,中国承诺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建更多民生项目……“习近平主席用数字和事实说话,彰显了中国务实合作的精神,这为‘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入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注入了信心与力量。”胡必亮说。
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实践已经证明,“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胡必亮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融入世界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王健生)
(2017-05-19)